来源:本站编辑 时间:2021-11-25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作为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死亡伦理观和对待临终患者的道德观,懂得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掌握其心理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变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识,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做好患者的生理护理、心理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临终患者真正在人间温情的照护下,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临终关怀包括:
1、以照料为中心
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1)整体护理原则 对老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而决不是延长寿命;
(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 使老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 临终老人比一般老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体贴和尊重老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
(4)解除痛苦的原则 要保持适度支持性治疗,停止非正常的过度治疗,尽力解除老人的痛苦,做到无痛苦地死去。
2、维护患者的尊严
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1)要充分倾听老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
(2)要创造条件,使老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3、正确的面对死亡
生命的逝去是自然界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它不仅是意味着往事记忆的完结,更是迈向新生的必经之路。所以有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的概叹!相对于钱权名利、身世背景来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就是绝对的公平,所以咱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摆正心态,顺势而为即可。
有部电影里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人死了,如果家人对于你的记忆并未消失,那你其实并不算真正的死亡。按照这种逻辑,家人对你最后的记忆就成了你留存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痕迹。这种痕迹应该是幸福、快乐,充满笑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