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编辑 时间:2022-2-25
我国60岁-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病发率高达90%以上。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国眼病致盲的原因中,白内障占比最高,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1、视力减退,看东西时不是单纯的模糊,而是会感觉眼前蒙了一层雾。
2、原有老花症状突然好转了,但看远处却模糊。
3、强光下视力下降。
4、看颜色对比敏感度下降。
5、看东西有重影。
6、是否频繁更换眼镜,看东西还是觉得没有那么清楚。
不要以为以上这些现象,是因为年纪大了的理所当然,而是应该考虑是否得了白内障。
眼睛的晶状体原本是透明清澈的,这样光线顺利经过透明的晶状体,能把远近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视网膜上!
患了白内障后,晶状体发生变性而逐渐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睛。从而导致视物不清,在晶状体完全混浊变硬后,就会致盲甚至引发更多的眼部问题,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等。
晶状体逐渐变混浊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在煎鸡蛋时,透明的蛋清慢慢变成硬硬的蛋白。又或者爱吃鱼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炖鱼成熟后硬硬的鱼眼球……这就好比患白内障晚期我们眼睛里晶状体的状态。无论是煎熟的蛋白,还是炖熟的鱼眼睛,都已经不再透明。光线无法进入一个完全“变质了的晶状体”中,因此到达白内障晚期,会导致失明。
晶状体混浊后,光线无法顺利投射到视网膜上,所以得了白内障会导致我们看东西时模模糊糊,甚至致盲。
白内障按病因分有很多种类,比如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引起的代谢性白内障、高度近视等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等,以及俗称老年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从名字可以看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随着人的衰老而出现的。其表现主要是原本透明有弹性的晶状体慢慢变得浑浊并且硬化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则是视物模糊、光线变暗、视物重影、眩光等视觉方面的异常。
晶状体
晶状体是眼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眼内的光线,需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准确到达视网膜上,我们才能看清楚物体。
年轻的晶状体
我们年轻的时候,晶状体是透明的,光线可以随意通过。
年老的晶状体
随着年纪的增长,晶状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可以理解为晶体的衰老),开始慢慢变得浑浊。
当这类变化主要是在晶状体皮质的时候,晶状体的体积会变大、部分颜色变白,透光率下降。此时病人的主要症状就是眼前有如蒙着纱雾一样朦胧的感觉。
当变化在晶体核时,病人会出现晶体性的近视、散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本来没有近视的人到了老年出现近视的原因),同时老花症状会相对之前减轻(因为出现了近视),辨别颜色的能力也会下降。
而当变化发生在晶状体囊膜下(主要是后囊膜)的时候,我们的晶体就像在某个特别位置出现了老年斑一样。这个位置如果是在瞳孔区域,病人早期就会感到视力下降,同时还会抱怨有眩光。
虽然这几种变化的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有差异,但是它们并不是独立发生的。在大部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这几种变化都会同时出现,并且到了晚期都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